儿科病症有哪些-广州粤海医院

Website Home

本书涵盖了儿科病历书写、药物使用原则、儿童保健、儿科常见病症、儿科常用诊疗操作技术等16个见习单元内容?

见习单元后编写了知识精要,还提供了复习思考题。

【导读】中药综合可以说是执业药师考试中比较难的科目,这时候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考纲和教材进行复习,想必目前很多考生已经开始紧锣密鼓的进行2020年执业药师中药综合科目的复习了,但是其实有很多人在备考中药综合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难题,所以我们一定要整理出2020执业药师中药综合科目重难点,然后进行针对性复习。

难点:执业药师与中药药学服务此部分的分值可能会由原来的2分左右上调为3-4分。

1、第二节中“常用古文献典籍”2、第三节“用药咨询与用药教育服务”!

依据:此部分内容原为中药综合第6章的内容,2020年将此部分的内容调整为《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的第1章,并且补充了“中药药学服务模式”一节内容,注意关键词“中药”。

同时还补充了“用药教育服务”这一小结中医理论基础核心内容不变,考试重点小节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气血津液、病因、发病与病机;

考试约占分值10分其中:对五脏的考察将不再会停留在主要功能上,会更加细化。

依据:对于五脏的生理功能有细化,特别是肝脏的疏泄功能,直接新增两大点,即①“协调脾胃升降”与②“促进胆汁生成与排泄”。

对病因的考察会增加或细化!

(1)对六淫的考察可能会出现六淫邪气的对比;

依据:教材新增了六淫邪气的发病规律,并明确了火邪与热邪的异同点?

(2)对痰饮的考察会细化依据:相对较大篇幅增加了痰饮致病特点的描述!

(3)将会增加病理产物性病因的考察。

依据:教材较大篇幅新增结石、毒邪、药邪的内容。

(4)邪正盛衰中将会以实例的形式考察依据:教材新增相关举例,也是近些年的考试趋势;

(5)治未病与康复的内容分值会有所提高,由往年的1分上调至2分中医诊断基础考试重点仍为辨证与四诊中的①望诊与②问诊,分值会由原来的10多分下降到10分以内;

依据:以用定考的趋势日趋显著,给常见病症辩证论治提供涨分空间。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此部分说法有变动,指标的名称有修改,但是无实际意义,预测考试分值与往年持平,约1~3分,考试重点仍为:①血常规、②肝功能、③血液生化检查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治则与治法此部分原为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现整合原《中药一》的①八法,并在原基础更加细化,并增加“调和脏腑”“调理气血津液”两种治疗原则!

预计此部分的分值会有提升;

依据:八法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一)》本身都占分值,本章预计分值2~3分重点: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本章在原基础上新增“①肺胀、②心悸、③胁痛、④汗证、⑤水肿、⑥腰痛、⑦内伤发热、⑧积聚”的辨证论治!

预计以往重点内容仍然是重点,新增内容也需要重点关注,需要掌握的知识更加宽泛!

2020年复习重点为①感冒、②咳嗽、③喘证、④胸痹、⑤不寐、⑥胃痛、⑦泄泻、⑧便秘、⑨眩晕、⑩消渴、。

癃闭、。

虚劳,同时加上新增内容?

其中中成药的选用在本年的考试中分值比例会有所上升,预计会约占10分,或许会涉及用法用量。

依据:历年考试分值分配与今年新教材中成药部分明显细化中医外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本章在原基础上新增③“乳痈”④“男性不育症”,预计20202年的考试重点为①粉刺(尤其是肺经风热型)、②痔以及新增内容中医妇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本章在原基础上新增①“月经过少”、②“月经过多”,预计2020年考试重点为③月经先期、④崩漏(尤其是气血两虚型、肝肾不足型)以及新增内容中医儿科五官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本章在原基础上新增①“耳鸣耳聋”,预计2020年考试重点为②乳食内积型积滞、③脾胃气虚型厌食、④心脾积热型口疮以及新增内容民族医药基础知识预计本章分值会下降,约占1分,考试重点为①藏医常用方剂的功效中药调剂和贮藏养护此部分是在原第7章和第8章的基础上进行了整合,并新增表格①“饮片的特殊调剂、②内服特殊煎法和特殊用法、③外用方法”、新增④“含毒性饮片、按麻醉药管理饮片、以及含朱砂的中成药调配”、新增⑤“中药临方炮制和临方制剂加工”一节内容、新增;

⑥“超高压处理技术、植物源天然防霉剂养护技术、生物防控养护技术”等!

预计新增表格内容与“中药临方炮制和临方制剂加工”一节内容2020年会有考查,重点考查内容还有⑦饮片的别名与并开药名、⑧饮片的处方应付、⑨中成药的内服药引、⑩中药汤剂的特殊煎煮方法、!

有毒、小毒中药的用法用量、;

中药贮藏的名词术语定义、;

对抗贮存法的药组举例。

本章由原占分值20~30分会有明显回落;

是的,每年都要参加?

第四章学分管理第十七条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实行学分制。

具有执业药师资格的人员每年参加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获取的学分不得少于15学分,注册期3年内累计不得少于45学分。

其中必修和选修内容每年不得少于10学分,自修内容学习可累计获取学分?

学分授予细则见附件2。

第十八条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实行登记制度,登记内容包括:继续教育内容、分类、形式、学分、考核结果、日期、施教机构等!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登记证书》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印制,由执业药师本人保存。

第十九条具有执业药师资格的人员参加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的学习并经考核合格后,由施教机构在《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登记证书》上确认与登记盖章。

第二十条采取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形式实施必修、选修内容,并经考核合格的,由施教机构出具《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学分证明》(见附表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凭此证明在《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登记证书》上进行学分登记,并将登记过的《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学分证明》收回!

第二十一条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自修内容学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人事教育部门或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委托的机构确认,并在《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登记证书》上进行学分登记!

第二十二条执业药师参加必修内容、选修内容及自修内容获取的学分在《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登记证书》上进行登记后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第二十三条《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登记证书》是执业药师再次注册的必备证件。

注册机构以《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登记证书》为依据,考查执业药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

注册证书时需要填写执业范围,中医执业医师注册时执业范围如下:说明:中医类别医师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师1、中医专业:中医专业执业范围须填写二级学科,如中医内科专业。

2、中医专业二级学科有:内科专业、外科专业、妇产科专业、儿科专业、皮肤科专业、眼科专业、耳鼻咽喉科专业、口腔科专业、肿瘤科专业、骨伤科专业、肛肠科专业、老年病科专业、针灸科专业、推拿科专业、急诊科专业、康复医学专业、预防保健科专业。

儿科疾病的针灸疗法:1.针灸针灸疗法在儿科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脑瘫、遗尿、面瘫、智力低下、脊髓灰质炎、癫痫等疾病,此外还可以用于腹泻、肠麻搏、哮喘、心律失常、脱肛、疳证等的治疗?

所用经穴基本与成人相同,但由于小儿欠合作,因此不宜深刺和留针,一般采用浅刺、速刺。

鉴于小儿生理特点,针灸配穴尤须谨慎,辨证施治,补虚泻实,补泻手法不宜复杂。

小儿应用灸法应当慎重,主要用于腹泻、遗尿、流涎等疾病,应严格控制灸量,依病情轻重程度、患儿年龄大小确定灸量,一般选用艾条温和灸,操作方法: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或患处,距离皮肤2~3cm处熏烤,使患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10~15分钟,至皮肤微红即可。

施治时,医者应将食指、中指置于施治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的手指测知患儿局部受热程度,防止烫伤!

2.耳针是在耳郭穴位上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耳与经络、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体的内脏或躯体发病时,往往在耳郭的相应部位出现压痛敏感、皮肤电特异性改变和变形、变色等反应,刺激这些部位可防治疾病。

临床常采用压丸法,即在耳穴表面贴敷压丸替代埋针的一种简易疗法!

此法既能持续刺激穴位,又安全无痛,无副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

具体操作:将王不留行籽贴附在〇.6cmx〇.6cm大小的胶布中央,用镊子挟住贴敷在选用的耳穴上,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30~60秒,3~7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

刺激强度选用轻刺激法;

常用于治疗哮喘、咳嗽、癫痫、遗尿、惊风、夜啼、泄泻、府证等?

3.头针又称头皮针,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进行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主要根据: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及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选取相应的头穴线;

主要用于治疗脑源性疾病,如舞蹈病、癫痫、脑瘫、智力低下等。

具体操作:患儿取坐位或卧位,局部常规消毒,选用28~30号长1.5~3寸的毫针,针与头皮呈30°夹角快速将针刺人头皮下,当针尖到达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根据不同穴区可刺入0.5-3寸。

进针后快速持续捻转2~3分钟,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反复操作2~3次即可起针。

婴儿由于颅骨缝骨化不完全,不宜采用头针治疗?

4.刺四缝四缝穴为常用奇穴之一,在第2~5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一手4穴,共8穴。

针刺四缝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畏食证。

具体操作方法:皮肤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粗毫针点刺,刺后挤出少许黄色透明黏液,每日1次,直到针刺后不再有液体挤出为止?

5.拔火罐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排出其中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而产生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

小儿常用口径4~5cm的玻璃罐,常用方法有留罐、闪罐、走罐,儿科常用闪罐和走罐,操作时以皮肤充血发红为度;

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儿科常用于治疗肺炎、哮喘、腹痛、遗尿等,尤其对肺炎恢复期暖音不吸收者效佳;

6个月以内婴儿不适用,高热惊厥、皮肤过敏、水肿、有出血倾向、明显营养不良及皮肤感染者不宜使用;

注意勿灼伤或烫伤患儿皮肤。

6.电针电针是在针刺得起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利用针和电两种刺激相结合,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儿科临床用于治疗脑瘫、面瘫、遗尿、坐骨神经损伤、脊髓灰质炎等。